5月29日发布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今年应届毕业生眼中,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是新一线城市,例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地,占比为40.18%,同比上升了2.68%。二线城市的获青睐程度有所上升,占比为25.94%,同比上升了4.74%。(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的变化,也折射了就业心态和就业现实状况的变化。从近年调查结果来看,年轻人对传统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青睐度有所下降,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同。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是基于一些现实的因素。首先,一线城市的进入门槛逐渐加大,高企的房价、高昂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高成本,都让年轻人意识到,在一线城市奋斗虽然有更开阔的平台和更大的回报,但同时也有不小的的难度乃至风险。
与此同时,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强势崛起,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过去,毕业生往往存在“两极选择”现象,要么选择去一线城市奋斗,要么回到家乡就业,“中间状态”的吸引力有限。
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二线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和就业结构不断变化,它们也具备了不亚于某些一线城市的竞争实力。
另外,今天的年轻人也不会把收入高低当成就业选择的唯一标准,据上述调查的数据,41.70%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各有26.97%和23.1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做人开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赚钱最重要”。换言之,在工作回报的物质层面之外,年轻人还看中生活体验,能否从工作中有获得感、做得开心,都成为他们考虑的现实问题。
因此,一些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活力、文化氛围乃至自然环境状况)不错的二线城市,对年轻人越来越有吸引力。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份调查公布的毕业生青睐的新一线城市的首选名单里,成都、杭州、重庆等地成为“大热门”。
这些城市有哪些共同点呢?从笔者观察来看,其一,它们都是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俱佳的地方。古人都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的中心城市,而成都更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非常宜居。
其二,它们各自走出了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业结构相对合理完善,经济增速也居全国前列。其中,重庆市更是连续多年在全国各省区里名列前茅。
而且,这些城市的市场经济氛围良好,民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创业环境相对较好——这既有当地政策的支持因素,也与一直以来重商的文化氛围有关。
舆论场上流行着一句话——“北上广放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这反映了年轻人面对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时的复杂情绪。或许,绕开“两极选择”思维,选择那些既能解决现实难题、又能享受精神生活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