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旅游还需法律规范,实现对旅游资源的长效保护
目前对南极旅游的约束,主要来自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有关措施和决议,以及以IAATO为首的行业自律。但美国、俄罗斯、挪威、法国等国已通过国内立法对本国包括旅游在内的南极活动实施管理,对本国公民南极活动的合规环保进行约束。
“立法不是为了惩罚谁,而是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如果先到的游客破坏了南极环境,后来者就再也无法欣赏同样的风光。从法律层面对游客和企业进行约束,才是对旅游资源的长效保护。”陈丹红说。
我国已建立了南极考察活动管理体系,为开展南极旅游等活动的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国家海洋局先后颁布了《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南极考察活动环境影响评估管理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前不久发布《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明确了国家海洋局负责对考察、旅游、探险、渔业、交通等所有南极活动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规定》,开展南极活动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并报国家海洋局备案,同时对南极活动组织者和活动者的违规行为规定了相关责任,提出建立南极考察活动的征信体系等。
旅游企业也要规范经营。不同于常规旅行,极地旅行对运营者要求较高。据了解,部分国内旅游企业为了压缩成本、扩大利润,直接“砍掉”对游客的南极知识培训,这不仅没有贯彻文化教育的理念,更使得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变成走马观花的形式之旅。
目前中国只有少数旅行社加入了IAATO以接受其环保等方面专业的指导,多数旅行社把南极旅游作为出境游的一种类型,对南极旅游的环保重要性不一定有深刻认知。“我们鼓励国内的南极旅游公司加入IAATO,学习其成熟的旅游管理组织和南极安全环保理念,切实保障好中国游客的安全和需求。”陈丹红说。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国内的旅游企业要努力争取脱离组团社角色,利用资本合作等多种渠道拥有直接资源。随着南极旅游的持续升温,国内也可适时组建统一的南极旅行组织或协会,建立相应的规则,提高中国在南极旅游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游客在南极旅行往往代表着国家和国民形象。“除了严格遵守旅行规则外,希望国内游客能够在出发前多做些南极‘功课’。”陈丹红说,国家海洋局将免费为国内游客提供南极知识培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知南极,不虚南极之行。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2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