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
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强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尚处在进程中,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过度治疗(包括过度诊断、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仍然存在。改革协调联动不足;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优质医疗资源被虹吸到大医院,医疗服务提供“倒三角”格局改观有限。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6年10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共6.4亿,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6亿人次,乡镇卫生院0.8亿人次,两者门诊量之和约占全部诊疗人次的六分之一。2016年1—10月,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91.3元,二级公立医院为189.5元,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2872.7元,二级公立医院为5569.3元。患者医疗费用、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以内,公平性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15%的公平筹资体系还有一定差距。
医保基金运行存在风险。由于我国已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医保的扩面已无空间,由扩面牵动的基金收入增长效应也将微乎其微。按2000—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幅19.75%、支出年平均增幅21.43%的增长率推算,2029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可能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与此同时,过度医疗、药价虚高现象均会加重医保基金运行的风险。
外部因素对推进健康中国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健康危险因素增多,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2014年以来,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02%、18.90%和24.96%。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结构性矛盾将给健康中国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政府财政投入需加大。“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加大健康投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56%,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65%,与2030战略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因执行主体的素质缺陷和利益倾向、责任与监督机制缺乏、政策解读偏差等,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参考对策
启仕教育总结:
一是提供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
二是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努力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
三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四是要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我们说一个人的健康影响因素很复杂,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从大健康、大卫生的角度,来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要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健康中国,要加强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
六是要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的“金钥匙”交给群众,放到我们全体人民自己手里。
文章素材
[标题]
1.健康中国,风雨兼程
2.让国民健康成为“幸福资本”
[开头]
健康有多重要?对个体生命的存续而言,健康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就像人们常说的: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则万事归零。健康如何存续?除了个人重视,还需要医院、药品、医保、食品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联动,需要完善的体制、制度予以保障。
[结尾]
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带动的不只是健康概念股的涨停,更是全民健康愿景的升腾。健康中国建设,同样是一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事业,需要每个人坚守底线,付诸行动,为自己,为他人,把好健康关,走好风雨相兼的一程,又一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