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的前12个月内,中国赴澳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游客见到“洋货”疯狂“买买买”、拖着几大箱子特产回国,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时尚。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澳洲的大商场大超市鲜有中国游客到访,反而在一些所谓的“免税”小店,导游频繁出入,中国游客刷卡刷得不亦乐乎。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墨尔本、黄金海岸等旅游胜地,部分中国旅行社与澳大利亚当地商家形成利益链,诱导中国游客在高价商店消费,并千方百计阻拦游客货比三家。(新华网5月30日)
有道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本以为“三亚海鲜”“青岛大虾”“黑店购物”,统统只是国内旅游市场的本地“特产”,只需走出国门,便可躲避这些防不胜防的宰客陷阱。殊不知,连境外免税店这一最让国内游客放心“买买买”的“血拼”之地,居然也与国内同行完全是一丘之貉。
境外骗人免税店的曝光,想必会扭转国人对境外游的迷信。既然出国也被宰,甚至人家还“专坑中国人”,境外商家如此不地道,让咱“行走的钱包”情何以堪?不过,境外骗人免税店,恐怕还不能全归于“天下乌鸦一般黑”。事实上,境外的正规免税店,通常设置在机场或知名购物区,其销售面向所有境外旅客,即便国人的消费能力再强,免税店也绝不可能专为中国人而开。免税店偏偏“专坑中国人”,本身就另有蹊跷。
这类免税店,无论开设地点在唐人街或市区以外,虽然挂着“免税店”的招牌,实际却迥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境外免税店。笔者曾亲历过各类免税店。相比机场、购物中心的免税店,骗人免税店通常都是由深谙国内旅游模式的华人开办,随着国内游客走向境外,国内的低价旅游、购物营利模式,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境外复制。这些所谓的免税店,不过是披着“免税店”外衣,专门面向国内游客的购物店罢了,而其运作方式,也完全照搬国内,甚至店面装修、柜台、营业员的促销言辞,都与国内旅游购物点并无二致。
既然境外也有了“对口单位”,国内不良旅行社自然也驾轻就熟,通过旅游大巴源源不断将“行走的钱包”送去,从而分享暴利。由于出境团队游客与当地社会基本隔离,根本没机会获知商品的合理价格,因此很容易被蒙在鼓里。不只在澳大利亚,泰国等中国游客众多的境外游目的地,专坑国人的“免税店”生意好到爆,已是公开的秘密。
可见,“专坑中国人”的免税店,与其说是境内外乌鸦一般黑,毋宁说是国内畸形旅游生态在境外的移植与复制。真要从根本上保障出境游客的权益,除了曝光境外骗人免税店的拙劣伎俩之外,下出这枚“畸形蛋”的国内旅游生态,无疑更亟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