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11月24日,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周年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学前教育。有专家指出:5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增长至2014年的70.5%,提升了19.6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4050.71万人,比2009年增加52.41%,“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题目预测】
我国学前教育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面临着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公益普惠程度不高等老问题,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依然强烈。对此你怎么看?
【思路解析】
现如今,想进公立幼儿园要四处托人还要交赞助费,进民办幼儿园,每个月费用昂贵;在一些偏远地区,温馨充满童趣的幼儿园依旧是山区儿童的“奢侈品”。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一些地方无证办园现象也是很大的隐患。学前教育入园贵、入园难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推动着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的弊端,主要是由于普惠性幼儿园不足,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政府要做好规划,解决家长的心理焦虑。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解决措施]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农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公办园为主体,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城市要在进一步发展公办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民办园比例较高的现实,有计划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
其次,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日常运转主要依靠收费,亟待建立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机制的核心是财政投入的标准问题。因此,国家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科学核定运行成本,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办法,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负担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最后,治标更要治本,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绝不能放松对黑园的治理。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提出了针对黑园的治理,对基本具备条件但还不具备审批条件的,通过政府扶持,让它加强整改,按正常幼儿园去办;另一类通过扶持帮扶仍不达标、影响到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要坚决取缔,停办后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把孩子转移到其他合格的幼儿园。
从长远来考虑,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后,到2020年是我们学前教育资源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提高;进一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实现以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缩小城乡差距,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把“双50%以上”(即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50%以上)作为各地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支持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