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幸福感一词成了流行语,成为地方政府、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
我们分析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的40万个抽样调查数据。从过去5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感觉不幸福的人比例并不高。
多年来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收入水平,其次是健康状况。此外,幸福感也和被调查者的年龄有关系,年轻人的幸福感一般没有老年人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学习、工作、养家的压力比较大。
然而,幸福感又具有很强的主观心理感受特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并不一定随之增强。因为,当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期待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不但要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自然环境,还要活得更加开心、更有尊严。因此,对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说,幸福感的变化与GDP的增长并非同步。
同时,幸福感还具有相对性。是否感觉幸福不但要和过去的生活比较,还要和周边的群体比较。
对每个家庭或个人来说,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并且容易变化。比如受访者上午在证券市场挣了钱,感觉很幸福,下午遇到严重交通拥堵,感觉可能就不那么幸福了。
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受外界变化的影响,但通过大样本随机调查得到各年度和各地区的幸福感程度,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综合测度。因此幸福感调查结果不仅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而且值得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尽管各省市自治区的GDP都在不断增长,但城乡居民幸福感程度却有很大的起伏,既有可能是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也不排除工作没做好的缘故。这两年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就要求政府不但要关注民生、兑现承诺,而且要想方设法杜绝浪费,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之,提高幸福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心情舒畅地过好日子。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