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熊光炯的《心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感到在其既是字斟句酌又如行云流水的文章中,藏着的是一颗淡定沉静、颇为珍贵的文心。也许在很长的时间里,熊光炯对自己家族的了解,是水面一角对水下冰山的状态。只是一次偶然的经历,才得以洞开那样一片与自己攸关的广阔天地。作者于是溯流而上,去追根寻源,触摸到了家族原本存在的庞大体积,拽出了血脉中的一长串根须和藤蔓,发现了一个居然是如此辉煌的家族谱系,发现了一个家族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因聚焦于教育而书写的无以替代的历史。
透过那些看起来已经很斑驳的古迹,作者的视线停留在一个叫“心远”的名词上,诉说已经远去却不应被忘却的历史。从历代重商且成绩斐然的熊氏家族深感读书重要,且明确规定家族的每一支都要出一个读书人这样一种自觉意识,到兴办“心远”学校这样一个原点,以至于有了心远小学、心远中学,乃至心远大学这样一种不断追求的过程与境界,来写一个家族的教育史,于是就有了“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沧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西南昌冈上乡月池村,原本是中国极为普通的乡村,因此具有一种深远的意涵。
即使是叙述家族的历史往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熊光炯秉持一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做了大量的采访和资料的查证工作。不仅梳理清楚了家族的谱系,还以详尽的笔墨写出了他们的品格与个性、追求与抱负、遭遇与命运、作为与贡献等,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既是不同时代激荡的社会面貌和特质,更是家族成员多样的经历与人生。
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熊氏家族的先人从生命经历的感悟中,体察到的教育的重要,使“教育树人”这一理念成为惠及子孙的远见卓识,也使这个家族像一条河流随着岁月从远处缓缓淌来时,在血脉的下游挺立起一棵棵参天大树。作者条分缕析地把家族的那些著名人物罗列起来,那是一个个响亮的或者是并不十分响亮的名字,在现当代的历史扉页上,可谓群星闪耀,光彩夺目。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发现与探究,自然会因“惊讶”而感到十分惊奇和荣耀,但作者不是为了矜夸家族的那份血脉的优良,而是要表明一个家族对当时处境的正视,所采取的把家族的存续与发展定于教育这一正确的策略,对于家国的那种远大的意义。
透过《心远》这样一部作品,我们读出并记住的,是熊氏家族成员度过的怎样不同的岁月,拥有怎样不同的人生,感情真挚的作者以诚实而富有温度的笔墨,将这些人物一一写出,使人感到这个“教育世家”演绎的故事,也是波澜起伏,荡气回肠,令人悲喜难禁,回味良深。
《心远》所记述的既是一个家族的教育史,也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8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