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逾40年的编辑,在年轻人面前,往往自称为“老编辑”,这个“老”字,并不是指“资深”。“老”不一定是“资深”,“资深”不光指的是“经验”,也包含了学养、深度和厚度。
说起“资深的编辑”,前辈文人中,我首先想到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已是34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逾九旬、霜雪毛发、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言谈,有条不紊,葆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错字、别字不少,这是过去所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还包括朋友给他捎去的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笔者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其实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煦煦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是叶圣陶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的主张和言论是很现代的。
话得说回来,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叶圣陶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是文情并茂,对中年读者来说,是耳熟能详的。
叶圣陶的《皇帝的新衣》比之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更富有现实意义。叶圣陶按着安徒生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下去,说是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明知被愚弄,还一意孤行,颁下法律,不准人们说他没穿衣服,他不但宣布要永远穿一套“新衣”,而且勒令“谁故意说坏话就是坏蛋,反叛,立刻逮来,杀!”并且说这是“最新的法律”。后来事情发展下去,皇帝不但滥杀无辜,就连他宠爱的妃子、大臣也不放过……
这则童话,今天看来仍然意味深远。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