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针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的辅导文章,吉林名师提醒大家,在复习申论的时候要多看时政热点等文章,更多辅导资料可以登录吉林官网qstp://jl.qs101.com/查看。
背景阐述:
今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一期“垃圾短信从何而来”的节目,有关信息安全及公民个人权利的讨论引起人们广泛热议。在对这一问题背后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短信群发器、群发软件在网络上热销,而且技术含量更高的伪基站也悄然出现在市场上。这种伪基站在固定的覆盖区域内发射成功率远远高于正常基站,能自动骗取其覆盖范围内的手机登录,然后强行向这些手机发送垃圾广告和诈骗短信。而且这种伪基站隐蔽性和流动性都较强,因此监管也是一大难事。这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不仅仅是垃圾短信的事,手机预装软件、病毒打包也是移动通讯终端的隐患。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移动网民已经达到4.2亿,占网民总数的约75%,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预装软件泛滥成灾,用户备受困扰。预装软件耗电、耗内存、耗流量,还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暗扣吸费,又很难卸载,ROOT刷机后无法享受保修,被形象地称为手机“牛皮癣”。究其原因背后是利益在作怪,业内人士曝,通常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就可以向软件收费一到五元,还存在靠挂靠软件后台跑流量或扣费的变相盈利情况。另外病毒打包技术的不断深入,使得公民财产权及隐私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背后存在的巨大利益链条使得消费者成了待屠宰的羊羔等着一层层被剥肉。
深度剖析:
多年来垃圾短信的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这一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诟病,监管部门也采取措施不断治理,但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垃圾短信难以追击溯源难,处置更难。在利益的驱动下,参与发送垃圾短信的产业链环节多,比较复杂。除了不法分子用群发器,伪基站乱发外,三大通信运营商甚至参与其中。他们不只为发送垃圾短信提供便利,有的还为相关企业出主意应付监管,被公众斥为不法者的帮凶,使得这一问题的治理难上加难。
第二,监管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公民收到垃圾短信后想投诉,要么不知道投诉谁,要么即使投诉了也没结果,令人无可奈何。治理时间跨度长,每年的“3.15”,垃圾短信总是关注热点,但实际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须在治理及规范上下功夫,多管齐下。
首先,为治理手机通讯乱象,如垃圾短信,预装软件提供切实可行的监管依据。通过对治理规范的完善,依法整治该问题,加大处罚力度,斩断其背后利益链条。
其次,对于监管要做到有法必依,监管部门应依法做到合理监管的义务,如执法不力或不作为,应落实行政问责机制追究渎职责任。
再次,应尽快完善互联网通讯实名制,明确运营商的审查义务及配合监管义务,打破利用公共信息资源谋取利益的链条,使依法治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