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学情
学情的分析,有利于知道学法的分析。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法上,主要是动手实践,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时间探索能力;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已有知识水平等情况的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讲,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我们想取得教学的成功,我们就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在说历史教学目标时,首先应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原则、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这样制定出的目标才能显示出科学性、正确性。其次,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序列性。所谓序列性,是指把同一教学目标对初中不同级次或高中不同级次分别按其高低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使目标制定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传授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来说,教材中起主导作用的内容为重点,它往往寓于课目或章目之处,有时也蕴含于教材的序言或前言之中。所谓难点,是指由于学生因受生活经验、知识文化和认识水平等限制,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一进难以理解和讲清的那部分内容。它往往独立存在于教材,有时也寓于教材的重点之中。教师说课时,在指出某一教材的重点、难点后,着重说清为什么要这样确定的理由。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教学进程的方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