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共基础知识是公考类考试的必要知识储备,也是事业单位考试、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医学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等众多公考都会考到的知识,因此,加强对公共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很有必要的!启仕教育特推出公共基础知识必知考点系列,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帮助考生备考之用,更多关于公考类考试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gxqs101。
价格
一、价格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二、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三、交换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商品的价值形式,而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交换价值包括价格,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四、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2.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降。
3.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商品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如国家已制定了《价格法》。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则由国家定价,或实行限价,或规定指导价、保护价等,如国家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上涨,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纸币的发行量。
结合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过大或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反之,通货紧缩引起大范围的物价下跌。
5.市场竞争影响。
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生产同一商品的商品生产者,为使自己的商品占有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商品质量,创立名牌产品,同时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耗,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这样,该商品生产者就能获得名牌效应,达到“优质优价”,或以低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优惠价格让利销售,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样,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以及购物环境,都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如节日前的购物潮、80年代初消费者惧怕涨价的抢购风以及高档消费场所的物价高于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等,都是明证。
6.购买力。
市场上存在一种特殊情况:某些商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复性。如文物、名人字画、珍藏邮票之类的物品价格不断飙升,但它们的价格再高,也不会扩大再生产以增加供应量,能够抑制它们价格上涨的因素只能是人们的购买力。
7.人们的消费心理。
消费者的心理一般具有习惯性、敏感性、感受性、倾向性,随众性、炫耀性、虚荣性、攀比性、盲目性等特征,商家相应也会顺应和利用消费者的特殊心理来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