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启仕教育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公安基础 > 正文

    2015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日期:2014-11-04 09:17:00   来源: 启仕教育   编辑:小启

      今天教育网带领大家了解的是唯物史观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们好好掌握,做好招警备考工作。

      1.生产力

      (1)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前者又称构成生产力的硬件,后者又称构成生产力的软件。

      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在生产力的构成中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如钢材、棉花等。劳动对象是使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者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劳动者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实体性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②非实体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中科学技术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中非实体性的渗透性要素。但科学技术未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时,是潜在的生产力;当它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时,才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对于生产关系的构成,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把握。

      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方面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判断各种社会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从再生产过程的动态上看,生产关系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上分别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方面构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产生、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迟早是要变化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这条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相关热词搜索:2015招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启仕教育公考微信二码
    启仕简介启仕荣誉联系我们媒体关注法律声明免责声明人才招聘合作加盟
    Copyright@ 2012 www.qs1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启仕教育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4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