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历史常识30条
日期:2016-01-28 12:03:00 来源:
在公共基础考试中,时常会考到历史人文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考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下面为各位考生梳理了一些常考的历史常识,供考生利用业余时间背诵记忆:
1.在甲午战争中,日军对我国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的地点是——旅顺。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威海战役。
3.“三国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德法。
4.《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商埠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5.在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徐骧和丘逢甲。
6.刺激列强把“瓜分中华帝国”一事提上日程的主要事件是——日本割占我国台湾等大片领土。
7.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日益增长,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列强争夺最激烈的铁路修19世纪末筑权是卢汉铁路、津镇铁路、粤汉铁路。
8.列强取得表面一致,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是——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9.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10.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不包括——废八股,派人出国留学。
11.把形势比喻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12.“百日维新”中颁布的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的政治主张是设议院 、定宪法和开国会。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出自——《变法通议》。
14.戊戌变法客观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15.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不正确的是——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7.促成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必然产物是——民族矛盾。
18.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这主要是指义和团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19.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20.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演变过程是:剿灭--招抚--铲除。
21.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成立的殖民机构是——都统衙门。
22.《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主要目的是——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2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是——辛丑条约。
24.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最主要表现是——保证严酷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5.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26.以武装起义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第一步的是——广州起义。
27.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的是保路运动、“铁路国有”政策、武昌起义和责任内阁成立。
28.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思想武器是——天赋人政权等学说和自由平等学说结合。
2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0.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由于——革命存在了统一的政党和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