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启仕教育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正文

    华中科大电信系2015年接收推免生招生简章

    日期:2014-10-22 13:06:17   来源:

    一、 院系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绿色宽带无线通信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教育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数据中心、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及智能网络信息融合湖北省技术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还拥有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此外,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Intel嵌入式系统实验室、TI DSP和模拟器件实验室、Xilinx FPGA实验室、安捷伦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与平台。

    电信系目前全系教职员工160人,各学科共有在岗教师124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62人、讲师37人。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重大课题负责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FuTURE论坛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AVS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等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

    本系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安全与防伪工程,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媒体、大数据分析,空间通信与卫星导航,微波遥感与探测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图像图形与多媒体处理等。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RFID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安全、先进传感、空间信息与目标获取、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与图像识别、微波/毫米波阵列成像与探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近5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60多项。参加多项国家标准的规划与制定,包括国家视音频标准AVS、国家无线通信系统标准CCSA、国家网络教育标准和国家电子商务标准。

    重点学科方向

    1)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该方向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主要研究内容为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光电融合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本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的创始理事单位之一,是国家承担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7所院校之一,是唯一获得国家无线电委员会批准3G试验频谱的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试验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PDMA宽带无线IP通信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智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本方向依托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分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络教育与知识服务、网络信息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等。作为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组织成员、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组织CELTSC委员和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组织ISO/IEC JTC1 SC36工作组成员,是国内少数几个在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进入ISO相关分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并负责具体标准研制推进工作的单位。近年来完成十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奖励和发明专利。

    3)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依托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检索、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信息融合、信息安全、防伪工程、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是我国防伪技术创新的一个源头,也是我国防伪技术产业化的一个示范基地。该方向重点针对多媒体内容检索、生物特征识别、隐通道通信、DMD数字组合全息技术、媒体水印等关键技术,在图像形状的局部匹配、物体特征提取等方面取得国际一流成果。该学科在信息安全防伪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综合防伪技术上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被动微波遥感及无源阵列探测

    本研究方向依托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包括电磁理论、微波/毫米波/亚毫米等多波段的辐射机理、辐射特性、天线、阵列成像理论与技术、辐射测量技术、非协作目标信息获取、电磁兼容等方面,并在地球遥感、月球探测、反隐身探测和制导等领域获得应用,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我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微波辐射特性测试场。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 招生计划

    全系2015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102名(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比例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全系2015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生4名。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计划招收推免生人数 备注
    181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6 102
    080902▲电路与系统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计划招收推免直博生人数 备注
    181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3 4
    080902▲电路与系统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三、 申请条件

    1.申请推免生应获得本科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生资格,并在教育部推免系统报名成功者。

    2.2015年9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985工程高校的免推生,且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

    2)211工程高校的免推生须加权平均成绩居年级排名前20%,且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

    3)非985、211工程高校免推生须加权平均成绩居本专业排名前3名或者有科研成果(如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且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

    四、 申请、复试、录取程序

    1.考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填报专业志愿并提交相关材料。

    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我系申请条件者,请于10月1日之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推免服务系统”填报专业志愿,网上缴费,提交PDF版相关材料,所有材料一律上传“推免服务系统”,本系不再接收其它任何方式推送的材料。

    相关材料主要如下:《攻读学位研究计划》、免推生所在专业或年级加权平均成绩的总排名表、本科成绩单、相关科研成果(奖励证书、发表论文,专利等)、准确联系的电话号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证明等。

    2.本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出复试通知。

    本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根据复试条件审查考生报名材料,在考生报名三天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申请考生发出复试通知,并逐一电话通知考生。考生须保持通讯畅通。

    3.考生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复试。

    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两天内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是否同意复试。同意复试的信息以“推免服务系统”信息为准。若考生收到本系复试通知后两天内未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复试,经电话沟通后,本系可撤销该生复试通知,同时对增补考生推送复试通知。

    4.本系在系网站主页公示确认复试考生名单。

    本系在2014年9月28日至10月1日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主页(http://ei.hust.edu.cn/)公示确认复试考生名单,根据考生地域分布确定复试形式等,并电话通知考生及时参加复试,复试细则参见第五条。

    5.考生参加复试。

    同意参加我系复试的申请人,按照本系要求进行电话面试、网上面试或实地面试。本系复试时间2014年10月2日-2014年10月4日,复试比例为1:1.2。

    实地面试时只须携带证明身份的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原件,不需其他纸质材料,以考生在 “推免服务系统”提供的材料为准(复试时对相关材料提问)。正式录取后新生报到时,交验相关材料原件,如查验为虚假材料,取消入学资格。

    6.本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出待录取通知。

    本系汇总复试情况,对第一批复试考生按照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确定待录取考生,报系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在规定的复试时间结束三天内(拟定2014年10月6日),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发出待录取通知,电话通知考生,并上报复试成绩。复试档案存档四年备查。

    7.考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待录取。

    考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同意待录取。考生收到本系待录取通知后两天内未确认,视为自动放弃待录取资格,经电话沟通后,本系可撤销该生待录取通知。

    8.网上公示拟录取名单。

    按期确认待录取的考生,视为同意将我校作为其唯一录取学校,进入拟录取环节。我系汇总同意待录取的考生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网上公示拟录取名单。

    9.本系未招满则进行第二批的复试、录取工作。

    因第一批考生放弃(发出待录取通知2天内未同意录取视为考生放弃录取资格)而未招满,撤销相应考生的待录取通知,确定第二批考生名单,重复复试、待录取的工作流程,直至完成招生计划中的招生指标的待录取工作。时间待定,根据情况会发出补录取通知。

    10.录取工作。

    按教育部要求进行其他相关录检工作。正式录取通知书将在政审后,于2015年6月下旬寄发本人。

    五、 复试细则

    1. 根据本系学科专业成立复试小组,每个复试小组不少于3人,由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副教授以上人员组成。

    2. 复试成绩分专业笔试和专业面试两部分。

    3. 复试内容:专业笔试即考生撰写并提交的《攻读学位研究计划》;专业面试采取电话面试、网上面试或者实地面试,面试应突出科研创新能力潜质和专业能力的考查。

    4. 计分原则:专业笔试由我系组织的复试小组专家审读《攻读学位研究计划》,并按百分制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专业笔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仅作为参考。

    5. 复试期间请考生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六、 培养工作

    我系所有专业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6年。

    被我系接收的免推硕士生或直博生,在大四期间可提前开展若干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包括:

    1.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条件成熟者可在大四期间完成文献阅读和论文开题。

    2.大四期间可选修培养方案规定的研究生校级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在华中科技大学修课的学生,采用插班听课的方式,由任课老师和学院出具成绩,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在其它211高校(含非211高校但为省级重点学科)听课的学生,由该校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出具成绩,由该生导师所在学院认定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3.可在大四期间提出读研期间短期出国研修计划,由该生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择优资助。

    4.优先选拔为硕博生,享受硕博贯通培养的各种优惠政策。

    七、 学费与奖助学金

    学费:按照湖北省物价局有关物价文件执行,以物价局核定为准。

    奖学金:按照关于印发《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校研[2014]11号)执行。硕士免推生和硕博生(硕士阶段)原则上在第一学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从第二学年开始统一参加评定;硕博生(博士阶段)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助学金:按照关于印发《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校研[2014]10号)执行。硕博生资助标准高于一般硕士生。

    八、 服务与信息提供

    1.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

    电话:027-87542552,027-87541746 邮箱:zhaoban@mail.hust.edu.cn

    网址:http://www.hustzs.cn(提供在线咨询)

    2.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话:027-87543704

    网址:http://ei.huts.edu.cn

    2015年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研究生推免生QQ群:110979605 加入后请修改群名片为:学校+姓名

    相关热词搜索:华中科大 电信系 推免生
    启仕教育公考微信二码
    启仕简介启仕荣誉联系我们媒体关注法律声明免责声明人才招聘合作加盟
    Copyright@ 2012 www.qs1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启仕教育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4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