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在区域发展上不断发力,相继批复了众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文件,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等。这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必然能够率先取得突破,在人民生活水平上能够得到较大水平的提升。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标准表述】
[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体现在:
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尽管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加速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但是差距仍然过大,且呈继续扩大的态势。特别是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距依然显著。
二是落后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区域无序开发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地区不顾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发展加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由此带来的地区封锁等问题。
[意义分析]
从政府角度讲,使人民享受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实现共同富裕,是政府的责任,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能否建立起惠及所有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群众角度讲,享受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别和贫富悬殊太大,既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影响到推进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维护稳定的动力。因此必须让群众在区域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对策措施]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一方面,要着力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把鼓励和支持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水平。努力使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切实利益。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应该大力促进重点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在改革中,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切实利益。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承诺更是行动
让“获得感”激荡区域改革大潮
[开头示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对需要改革的体制机制弊端,往往有切肤之痛;改革的切入点、着力点,也往往就是群众的“烦心点”和“痛点”,改革创新的动力、转型发展的智慧都蕴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只有发自内心地把群众当真正的英雄、当最好的老师,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搞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结尾示例]
“思之深,则行之远”。区域协调发展前行之路虽不是坦途,但改革的曙光照亮前程。百姓发愁的事情解决了多少,获得感就有多少。区域改革向前推一步,愁事少一点,好处多一分,百姓就会有“找到金子”般的获得感,中国大地上就会留下“改革为了人民”的深深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