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启仕教育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时政热点 > 正文

    培养人才不能“一厢情愿”

    日期:2014-07-22 09:52:00   来源:

      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核心阅读

      有些工科高校缺乏跟产业、社会的沟通互动,不去倾听企业的声音,不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厢情愿地为它们提供“人才产品”,这样的教育必然难以满足需求

     

      我国产业正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创新型和高附加值服务型产业升级的紧迫形势,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少中外企业却反映,近年来的工科毕业生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归根到底,这样的现状和目前工科教育产学脱节有关。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大学工科课程体系设计往往片面强调学科导向,学科之间缺乏关联和交叉、融合。内容上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通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给学生留下的自主学习、实践、发展空间太小。课程间的关联很小,教师多只追求自己课程的知识系统性、完备性,却不知如何服从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不了解职场的需求。

      工科教育的产学脱节也导致了人才培养不理想。有的工科高校“关门办学”,缺乏跟产业、社会的沟通互动,不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却要一厢情愿地为它们提供“人才产品”,这样的工科教育必然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工科的诸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几乎清一色是教授,没有产业界代表;大多数教师也是从校门到校门,虽有高学历和研究经历,但缺乏工程背景和产业经验,难以和产业界沟通。

      此外,“通识教育”理念弱化了专业内容和工程实践,造成了人才培养对产业实践和工程训练的忽视,使得学生只能“通识地”了解一些表面理论,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更不会应用。

      现在的产业界要求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其他方面的复合素质和能力。这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理念、机制和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

      目前,将产业界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明确具体地规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实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无缝连接,显得愈发重要。工科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综合性研究项目为载体,同时能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具备难易适中的复合性。教师队伍中不但要有具备丰富的项目选题和研究经验的学术导师,还要有来自一线产业的专家。由专任教师和产业兼职教师合作完成人才培养。唯有各个方面协调合作,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科人才。

      (张烁、董雅婷根据作者在2011城市可持续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启仕教育公考微信二码
    启仕简介启仕荣誉联系我们媒体关注法律声明免责声明人才招聘合作加盟
    Copyright@ 2012 www.qs1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启仕教育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4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