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任和挑战,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
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逆袭”,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研究生
就业率连续两年超过99%,专业对口率超过85%!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的这组数字引人注目。奥秘在哪里?校企合作、基地实训、“订单式”培养……最重要的,是在当下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劳动力市场上,职业院校占据“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其中,中职毕业生兼具“本地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绝大多数在城镇就业”等特点,每年约有500万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高职毕业生发展后劲足、就业对口率逐年提升。超过本科生、研究生的高就业率,让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实现了“逆袭”。
职业教育,还助推了城镇化进程,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年均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多万人,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职业院校为现代农业累计培养输送了近500万毕业生,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职业教育,更扩大了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目前,中职免学费政策已覆盖全部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个省区市全部免除了学费;约20%的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最近3年,高职教育使近850万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之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
《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了解决中高职之间的“脱节”、断层和重复,我国已建立起“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6种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指导和支持35所地方高校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有计划地引导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也在修订,颁布了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9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了100个对接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
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如今,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共识,教育部联合有关行业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行业所有门类,汇聚专家2600余人,其中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达600多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形成了全国大赛为引领、地方和学校比赛为基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技能竞赛体系。不仅如此,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7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
举措给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才有力。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支持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977所高职学校的1816个专业、4556个实训基地,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师培训近27万人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这不仅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层次,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说,“以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在是技术技能人才,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再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人成才“立交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幅“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画卷正在铺展开来。(董洪亮 张烁 魏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