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要培养全民节约的社会风尚。
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年多来,各级党政机关按照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新要求率先垂范,狠刹不良风气,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目前,社会奢靡之风大有收敛,各级党政机关呈现出勤俭节约的新气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很多地方享乐浪费之风荼毒过深,仍然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沉迷于奢靡生活,不收手,不收敛。此外,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勤俭节约只是一阵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社会继续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党员干部必须继续为勤俭节约率先垂范。回想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厉行节约,方能取得革命胜利。提倡节俭、朴素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我们党能够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体味人民甘苦,并长期得到人民拥戴的重要原因。如今生活虽然好起来,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老百姓的住宿环境、受教育条件、医疗待遇、社会保障达不到小康标准。如果丢掉艰苦奋斗的宝贵传统,将原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的有限资源挥霍在享受之上,任由铺张浪费等不良之风蔓延,就会有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厉行勤俭节约”和“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作为坚持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其次,厉行节约,人人有责。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了社会资源。浪费不仅是个人领域的事情,更关乎公共利益。厉行节约也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今天,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就认为浪费一点也无妨。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提高消费水平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很多人有一种“面子消费”,认为大操大办、宁剩毋缺、宁多毋少,面子上才挂得住;或是“炫耀消费”,不选对的、专炒贵的,以此炫耀财富、夸饰身份、显示地位。任由扭曲的消费观滋生蔓延,就会产生“绑架”现象,讲面子、好排场、相互攀比,必然助长奢靡之风。然而,个人虚荣满足了,社会资源却浪费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