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部门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同时查获食用 地沟油100吨,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警方有证据表明,济南生产的地沟油已流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个被冠以"首次"的大案的破获,见证了公安机关的成绩,同时也不幸宣告,"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公众普遍关切能否完全摧毁这条黑色产业链,彻 底根除地沟油。
二、相关评论
1、《京华时报》詹勇:地沟油已"鸟枪换大炮",监管何时做强
诸如文身打手看护的泔水油私炼点,高近10米的储油罐,每天近百吨的加工能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加工工艺,市场越来越广的流通渠道,无不冷冷地告诉人们,地沟油已经"鸟枪换大炮"。其生产规模从小到大,其产业水准从小作坊走向了工业化、精炼化,非法生产者已经坐拥一年几个亿的产值。
2、《东方早报》鲁宁: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
地沟油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在现实中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像地沟油问题及其解决,在很多地方没有进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体制,因此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虽然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做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
3、《长江日报》李建华:地沟油反映多重问题
地沟油问题,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某种滑坡。地沟油提炼自潲水和下水道中的废油,足以令人作呕,地沟油中也含有多种致癌毒素,这种根本就不能食用的东西,竟然大举流入餐桌,参与制售的人可谓伤天害理。一些时候,做错事、做坏事、做犯法之事,也还有基于人性的道德底线,比如地沟油不能当食用油吃,毒药不能当补品吃,工业酒精不能当白酒喝。如果底线下滑,以至没有底线,为了利益,一切道德伦理禁忌将荡然无存,就无事不可为,无恶不可作。
4、《新京报》社论:"地沟油"产业链并非不可斩断
公安机关此次破获"地沟油"大案,说明跨省食品监管体制漏洞并非不可以克服。此次,正是因为公安机关具有全国办案的能力,所以,能够打破地域局限,将一条线索一追到底。而此前,查处"地沟油"多是卫生等部门的事情。突破食品监管的地域限制,显然需要多个执法、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
5、《南方都市报》詹文格:地沟油需要一个"安全出口"否则将会死灰复燃
我国的废物回收处理机制很不完善,随意性很大,比如塑料、电子、化学品、医疗垃圾等各类对土壤、水质、空气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同样没能找到绝对安全的流向。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就值得我们相关部门反思,全国每天要产生多少食用油废料?家庭除外,专以宾馆、饭店、工厂、企业公共食堂来计算,恐怕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地沟油如果有一个专门收购、专门加工处理的机构,比如借鉴荷兰的做法,加工成航空或汽车用油,那么其结果将会完全不同,不仅成为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而且还是一件造福苍生的事。
三、模拟题
近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部门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使"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公众普遍关切能否完全摧毁这条黑色产业链,彻底根除地沟油。请问你对这一事件怎么看?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